鄧亞萍 乒壇有個劍橋博士
賽場上,她是叱咤風云的乒壇女皇。上大學,她從26個英文字母開始學起。從奧運冠軍到博士再到奧運官員,“乒壇皇后”鄧亞萍如今更多是以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的身份出現(xiàn)。賽場上,她奪取了18項世界冠軍,是中國女乒實現(xiàn)乒乓球生涯大滿貫的第一人。求學路上,清華學士、諾丁漢大學碩士、劍橋博士,則是鄧亞萍人生中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你如何看待運動員的求學路?
從26個字母認起
1996年奧運會后,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提名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但是,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鄧亞萍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用鄧亞萍的話說:“我心里急得像火上房。”
年底,鄧亞萍以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身份前往清華大學學習。初進清華,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說有口語交流的能力。報到第一天,鄧亞萍的第一課是寫出26個英文字母。當時,這在別人看來可能是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然而鄧亞萍卻絞盡腦汁?!拔屹M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著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我對老師說,請您放心,我一定努力!”
面對聽天書一樣的大學課堂,鄧亞萍的體會只有一個字“苦”。
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周還要三次往返幾十里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需要付出別人雙倍的辛勞。到后來,每天清晨起床時,鄧亞萍都會發(fā)現(xiàn)枕頭上掉下成把成把的頭發(fā)。
打球時,鄧亞萍就絕不會向任何人認輸。讀書的清苦和孤獨,雖然是不同于球場的折磨,但鄧亞萍覺得“沒意志、沒恒心是堅持不下去的。”
在劍橋迷失方向
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為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最初的幾個月,鄧亞萍在“云山霧罩”中很難適應劍橋的學習。和普通學生一樣,鄧亞萍買了輛自行車,準備每天騎車往返學校。但第一天房東領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卻找不到路了。問路也無法與人交流,這種窘迫讓鄧亞萍永生難忘。
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中午吃的是家里帶去的三明治,晚飯經(jīng)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晚上12點才能睡覺。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后來才慢慢開始轉(zhuǎn)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zhuǎn)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yè)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fā)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準,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拔医K于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yè)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薩馬蘭奇送贊譽
2001年9月,鄧亞萍從清華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霸靖矚g劍橋,那里風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還是投奔了諾丁漢大學,因為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系?!?
多年后回憶當年清苦的求學生活,鄧亞萍說:“打球的時候,兩眼視力都是1.5,上學以后下降得很快,現(xiàn)在有一只眼已經(jīng)0.6了。學習和打球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睡眠不足,上課總是犯困,眼睛睜不開,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兒把眼皮撐起來。可對面坐著的是老師,你又不可能睡覺,更不可能溜號。剛開始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后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知道該怎樣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規(guī)律?!?
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著發(fā)言。老師開玩笑地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當再次拜會薩馬蘭奇先生時,鄧亞萍的碩士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給了薩翁一個驚喜。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贊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作為北京申奧成員,2001年7月13日鄧亞萍用流利的英語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呼吁:請給中國運動員一個機會,讓我們做一次奧運會的東道主!
博士春節(jié)不回家
不到一年,鄧亞萍再次回到劍橋,滿懷信心地攻讀劍橋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2008奧運會對當代中國的影響”。
此時的鄧亞萍,一邊忙于北京奧組委的籌備工作,一邊進行博士論文的準備。2004年的春節(jié)假期,她為了趕寫劍橋大學博士論文,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買來一堆速凍餃子,每天的水餃餐伴她度過了假日。 “有人可能覺得我這是自討苦吃,甚至有人說你的榮譽多得一大把,不攻讀什么學位,后半生照樣可以過得不錯,即使讀學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個‘槍手’代筆寫論文。但我讀書上大學可不是為了‘鍍金’,我上學只是要圓自己的讀書之夢。我不想投機取巧走捷徑,更不要說我就讀的清華、劍橋等國際知名大學治學嚴謹,容不得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