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文化和教育上,德國人依然是除了美國人之外拿諾貝爾獎次數(shù)最多的國家,而很多拿諾貝爾獎的美國人其實是二戰(zhàn)時期移民美國的德裔猶太人的后裔,因為他們的姓是典型的德國人的姓,而英國人諾貝爾獎拿的沒有德國人多卻總喜歡拿牛津和劍橋來炫耀,殊不知劍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很多不是英國人,而德國大學出的諾貝爾獎得主幾乎全是德國人。德國注重大學發(fā)展的平衡因此各個學校發(fā)展平均,因此盡管沒有什么特別出名的學校但總體的教育水平超過英國。
德國 柏林大學(洪堡大學)(Humboldt) (26 諾貝爾獎),其大學精神“洪堡精神”為現(xiàn)代大學之源。所以有大學之父“柏林大學”。而學術界所公認的包括學術民主和學術自由等在內(nèi)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則起源于柏林大。1810年,普魯士教育部長威廉馮洪堡受命創(chuàng)建柏林大學,成為現(xiàn)代大學制度誕生的標志。他所倡導的學術和教學自由,以及教學與學術研究相統(tǒng)一的原則,對歐洲和北美大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德國 慕尼黑大學(Muenchen)(22諾貝爾獎),始建于1472年,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郁。擁有4萬3千名學生的慕尼黑大學是德國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1472年巴伐利亞路德維希公爵在英戈爾施塔特(Ingolstadt) 建立了巴伐利亞的第一所大學。該校歷經(jīng)德國人文主義時代,在宗教改革中是馬丁路得的主要反對者, 受耶穌會影響長達200年之久,是德國最主要的天主教大學之一。1826年在幾經(jīng)遷移之后,大學定址慕尼黑。大學得名于Maximilian國王。
德國 哥廷根大學(Goettingen) (18 諾貝爾獎) 哥廷根-如果不是選帝侯哥奧克?奧古斯特于1737年在這里建立了一所大學,哥廷根也許今天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農(nóng)民小鎮(zhèn)。直到今天,大學生的存在仍然構成了城市的主要風貌。哥廷根的13萬人口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在大學學習或工作。吸引人們來到這一德國中部最內(nèi)地的地方的,是哥廷根大學的杰出聲望和偉大傳統(tǒng)。
“培養(yǎng)學術明星的搖籃”哥廷根與蒂賓根、海德堡和弗萊堡一樣,是德國最著名和最古老的大學城之一。在充滿愜意、浪漫氣氛的老城,到處是引人注目的大理石紀念碑,它們紀念著這個城市培育出的學術上光榮杰出的兒女,同時也鼓舞了這里的青年學生向先賢們看齊。有4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許多歷史名人在哥廷根學習、工作和生活過,例如以整理收集德國童話著名的格林兄弟。德意志帝國奠基人和前宰相奧托?馮?俾斯麥曾在這里上小學。在德國,人們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就是哥廷根的數(shù)學家高斯,因為他的頭像被印在十馬克紙幣上(至少在引入歐元前)。
德國 海德堡大學(Heidelburg) (8諾貝爾獎),歷史極端悠久,最老的德語大學。魯普萊希特選侯是海德堡大學的創(chuàng)始元勛,巴登的卡爾大公則是海德堡大學的再造恩公?,F(xiàn)代社會學的宗師韋伯在海德堡大學念書,后成為教授,寫成不少傳世之作。